在维也纳的一列火车上,来自美国的杰西偶遇了来自法国的席琳,因而改变了行程。在接下去大概十二小时内,他们在维也纳市区结伴漫游,长时间地谈话。就在他们马拉松式的谈话和游历过程中,观众也随之一点一滴了解这两位陌生人的事情,了解他们的故事、恐惧以及理想。
《爱在黎明破晓前》
影片的巧妙就在这里,我们和主角一样,对彼此一无所知,因此我们也进入了认识彼此的全过程,仿佛我们也是杰西、也是席琳。它把暗生的情愫或俏皮(佯装打电话一幕)或诗意(街头艺人写诗)地呈现出来,显得十分真诚而有克制。末尾处,它也大胆掐断性爱,拒绝肤浅地沦为咸湿艳遇。
作为序列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已经显露出它特别的精妙之处。关于激情偶遇的故事不在少数,但《爱在黎明破晓前》之所以好看,不仅仅是因为它讲述了青年男女相见恨晚的美好相遇,还在于影片特意借助海量对白和客观视角,极为自然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共同的志趣和生命体验。
《爱在黎明破晓前》
而且由于抛弃了对主角身份背景的刻画,影片显露出有别于传统爱情片的品质,把戏剧性重置到最纯粹的男女性别差异和心灵交流上,并在序列三部曲中逐渐加强的社会属性实现自我升华。
今天看来,如果没有续集《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黎明破晓前》必然是不完整的(尽管林克莱特表示最初并没有系列计划),它也就变成林克莱特缅怀自己故事原型女主角的一部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影,毕竟第一部的叙事在结尾部分还是难掩乏力之处。
页码: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