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追光动画带着筹备已久的《聊斋:兰若寺》重磅登场,作为其 “新文化” 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该片承载着大众颇高的期待,力求在动画领域再度打造出如《长安三万里》般的文化爆款。这部影片以独特的 “1+5” 叙事结构,将《聊斋志异》中的奇幻世界搬上大银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东方志怪的视觉盛宴。

影片开篇,蒲松龄在行路途中遭遇险境,无奈夜宿兰若寺,这一情节如同打开了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随后,他被蛤蟆精和乌龟精抓到古井底部,被迫成为二者讲故事斗法的裁判,此为影片的主线 ——《井下故事》。而通过精怪们讲述的故事,井底水幕依次呈现出《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五个经典聊斋故事,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志怪长卷。
让蒲松龄作为故事旁观者的设定,无疑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他虽为《聊斋志异》的创作者,却在影片中以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世界,这种类似观影体文类的设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奇妙的 “元文本” 氛围。观众仿佛能跟随蒲松龄的目光,一同穿梭于各个故事之中,见证那些光怪陆离的奇幻情节,感受跨越时空的叙事魅力。
在改编上,影片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存在一些遗憾。在《聂小倩》的故事中,将背景大胆地设定在民国乱世,聂小倩不再是传统中依附书生的柔弱形象,而是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连,这种改编为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个体命运与社会动荡相呼应,展现出更宏大的叙事视野。然而,并非所有的改编都如此成功。《崂山道士》在改编时过于遵循原著,情节几乎照搬,未能在视觉呈现或情节拓展上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对于熟悉原著的观众而言,观影过程缺乏惊喜与刺激。
从整体叙事节奏来看,长达 152 分钟的影片,前半部分节奏稍显拖沓。《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等靠前的单元故事,情节推进平缓,未能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导致部分观众在观影初期难以完全沉浸其中。同时,作为串联五个故事的主线,《井下故事》在情节关联上稍显生硬,蒲松龄在评判故事时的态度和行为,未能很好地融入到各个故事的情感与主题之中,使得影片在整体连贯性上有所欠缺。

《聊斋:兰若寺》在探索聊斋故事影视化的道路上做出了勇敢尝试,其创新的叙事结构和对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不可忽视的是,影片在故事改编、叙事节奏和主线与支线的融合上仍有提升空间。希望未来的创作者能从此次尝试中汲取经验,让经典名著在动画银幕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