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要拍成短剧”,这条消息近来吸引了不少关注。事实上,这是一部与《亮剑》仅有少数班底重合的作品,包括《亮剑》中饰演政委的何政军、骑兵连连长江水、日本军官杨清文等演员,宣布将一同拍摄短剧《山河回响》。而在内容上,该剧与《亮剑》也仅存在题材相近的关系。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双线叙事结构的故事,一是关于电台情报员和战友们传递重要情报、保护电台;二是2025年大学生通过一台神秘老旧电台,接收到86年前的求救信号为线索展开,表现不同时代下的家国情怀。
消息一出,亮剑原班人马拍短剧 话题直接冲上抖音娱乐榜TOP1,相关热点话题吸引了827.8万人围观;在微博,亮剑原班人马拍短剧山河回响话题还获得了新华社领衔的众多蓝V账号传播。演员杨清文、江水还发布《亮剑》成员时隔21年再次重聚的视频,部分视频点赞超60万,并由此形成了《亮剑》的强捆绑。这种传播策略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在微短剧覆盖的广大下沉市场,《亮剑》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作为中国抗战剧经典,《亮剑》创造了多项难以企及的纪录:2005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年冠;累计重播超过3000次;豆瓣评分高达9.5,稳居华语电视剧Top10。其中的多数受众,恰恰与微短剧受众高度重合。在制作方的前期大力宣传下,该剧播出后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如今这种所谓“长改短”的“碰瓷”式营销,在微短剧领域已经屡见不鲜。截至目前已有十余部经典影视作品被“短剧化”,包括《大话西游》《还珠格格》等20多年前的影视经典IP,以及近些年来口碑热度不错的《隐秘的角落》《庆余年》《新闻女王》等剧集。而从实际操作来看,相关内容多数仅仅是在原作世界观的基础上,创作的全新故事。
比如《还珠格格》衍生剧《还珠》由胡连馨、罗一舟等主演,讲述的是女明星林岁岁穿越到“还珠”世界,与冷面王爷景渊发生的故事;《庆余年之少年风流》《庆余年之帝王业》则是正片故事的前传;《隐秘的角落》衍生短剧《朝阳初升》,则讲述朱朝阳成年后如何从离奇案件中脱身。但应该看到,这种“碰瓷”营销虽然能够在前期带动一定的影响,并未制造所谓行业爆款。这与长剧、微短剧受众需求的差异有关,也涉及到核心受众的预期往往与成片不符。在微短剧市场逐渐趋向于专业化、精品化的当下,如此营销策略的出现,应该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也是许多传统影视版权方下场微短剧的必由之路。但想真正兑现热度,或许更应该在内容上多花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