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榴莲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成了热门话题,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全民流行”的年代。

2025-04-15
     


“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成了热门话题,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全民流行”的年代。

音像店的玻璃柜泛着昏黄的光,老电视吱吱响着,正在重播《超级女声》的海选片段,你在货架间打转,店里摆着最新的专辑《魔杰座》《后青春期的诗》《我的电台FM S.H.E》。这些回忆通过社交平台迅速传播,网友们也纷纷分享当年自己常听的歌与最爱专辑,称“想起来了,我都想起来了。”

2008年至今,音乐消费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在怀念的不只是当年的音乐,更是那种共同的文化体验。

当音乐还是一件“大事”

在2008年,听一首歌可能意味着一整套仪式的启动。

你得走进音像店翻找唱片,守着电视等一场音乐节目,或是给广播节目发短信支持喜欢的歌手。在宽带刚刚普及、移动数据昂贵的年代,随身听、MP3撑起了随时随地听歌的日常。在线音乐还远未“上桌”,主流音乐消费嵌套在“线下”与“实体”的语境中,呈现出强烈的有形特征。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整个产业生态翻篇——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终端设备和平台的更迭,智能手机逐步取代CD机、MP3和电视成为最主要的音乐入口,流媒体平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音乐节目也不再是打歌首选阵地,大型电视平台退至二次承接,KTV从曾经的社交标配逐步式微,年轻人的情绪出口被短视频、直播间所替代;而音像店更是几乎一夜消失,最后一批坚持售卖唱片的线下零售点,也正在转型为小众潮流文化集合空间,脱离了音乐流通的主线。

不难看出,整个行业已经从“场域依赖”转向“平台依赖”。音乐内容被整合进更庞大的内容生态之中,消费发生在非专门化、非线性的环境下,音乐变得随时可得,但也逐渐失去了“在场”的仪式感。

最新文章

音乐能量站成网红新地标,今天的三里屯太古里只为音乐而生

新闻

 

阅读12837

红蜜年会演艺“全家桶”——北京二手车协会2024联谊晚会上的独特风景

音乐

 

阅读17703

红蜜助力蓝地时尚庄园圣诞晚宴,娱乐网购成企业年会新选择!

影视

 

阅读11522

电视猫盗链优酷数百部影视作品,法院下发诉前禁令责令立即停止

科技

 

阅读15635

为梦想坚持,他是造星之父

电视

 

阅读13881

2024 iliulians.cn 冀ICP备2001471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