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上甘岭》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那场惨烈且伟大的战役上。而其片尾曲更是以独特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数字,向我们展现了上甘岭战役的悲壮与志愿军的伟大精神。
“一座山峰被炮火削低两米,脊梁依然倔强挺立”,这是对战役残酷程度的生动写照。上甘岭战役爆发于 1952 年 10 月 14 日,到 11 月 25 日结束,历时 43 天。在这期间,美军为了夺下五圣山前的 597.9 和 537.7 北山高地,动用了三百二十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一天时间,美军就向上甘岭发射了三十余万发炮弹、五百余枚航弹。上甘岭的主要地质结构为花岗岩,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击下,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生。这“两米”的背后,是美军恐怖的范弗利特弹药量,是惨绝人寰的战斗场景,但更是志愿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脊梁。他们在这片被炮火洗礼的土地上,坚守着阵地,从未退缩。
“一面战旗弹孔有三百八十一”,这面战旗是志愿军第 15 军第 45 师 134 团第 3 营第 8 连的旗帜。上甘岭战役中,8 连坚守 597.9 高地的一号坑道,作战 14 天。在这小小的坑道中,400 余人最后活着走下阵地的只有 8 个人。14 天的战斗中,8 连共歼灭 1700 多名美军。战役结束后,这面旗帜上布满了 381 个弹孔,它是我军坚守上甘岭阵地决心的直观呈现,也是我军战斗意志的最好证明。每一个弹孔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每一个弹孔都诉说着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这面战旗,成为了上甘岭精神最好的见证,它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一片阵地大小仅仅三点七,攻不破的防线用血肉筑起”。整个上甘岭阵地,面积仅 3.7 平方公里,但就是为了这小小的 3.7 平方公里,美军不惜倾泻炮弹 190 余万发,炸弹 5000 余枚。